【社群媒體單位專欄:脊椎外科 蔡東翰副院長案例分享】右腿麻木、垂足,手術後重拾生活自信
114-08-28

當麻木與垂足找上門:影響生活的困擾!
-
一位 43 歲女性,從三月開始右腿外側出現痠痛、麻木與刺痛,走路時腳掌抬不起來,形成「垂足」。
症狀讓她行走困難,甚至跌倒兩次,出門活動充滿不安。
她曾懷疑是腰椎問題,但在詳細檢查後,發現真正的原因其實是「腓神經受壓迫」。
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一起看看她的治療歷程,以及蔡東翰醫師的專業提醒。
-
手腳出現麻木與無力,生活變得不安定
病人表示,剛開始只是右小腿外側時常痠麻,後來走路越來越不穩,常常腳掌使不上力,讓她走路東絆西倒。
疼痛程度雖然只有 3 分(滿分 10 分),但影響日常行走安全,甚至跌倒受傷,讓她對外出活動充滿顧慮。
從麻木到垂足,跌倒風險大增
因為下肢持續麻木與腳背無力,病人不僅外出需要家人陪同,更因兩次跌倒而深感焦慮。
她原本曾在北部醫院做腰椎檢查,發現有椎間盤滑脫,但症狀與影像並不完全相符,因此持續猶豫是否該接受腰椎手術。
醫師精準診斷:真正的元兇是「腓神經壓迫」
蔡東翰醫師詳細檢查後,發現病人並非單純的腰椎壓迫,而是「腓神經」受壓。
這也是為什麼她出現垂足與麻木,但腰部卻沒有嚴重疼痛的原因。
在與病人討論後,蔡醫師建議進行「腓神經鬆解手術」。
手術後兩週,症狀大幅改善
病人接受手術後,恢復情況相當理想:
✅ 腳掌能自然抬起,不再「垂足」
✅ 走路變得輕鬆,不再容易絆倒
✅ 麻木感逐漸減少,外出更有安全感
她開心地表示:「現在走路變得更穩,生活品質提升很多!」
醫師提醒:不一定都是腰椎問題!
蔡東翰醫師強調,腿部麻木、刺痛或垂足,不一定都是腰椎壓迫。
臨床上需多角度評估,避免僅依靠影像就貿然決定腰椎手術,正確診斷能避免不必要的手術風險。
蔡醫師小提醒:
-
若出現下肢麻木、刺痛、走路無力或垂足,應盡快就醫檢查
-
拖延可能導致跌倒風險上升,甚至造成神經永久損傷
-
及早治療,有助於恢復下肢功能與生活品質